![]() |
|
许多人都是从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土坛》中认识他的
许多人都是从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土坛》中认识他的。舒卿老师针灸培训班1951年1月4日,一名男婴在北京四合院摔倒在地。他喜欢阅读和运动。他在作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他在学校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然而,命运是如此反复无常,它让这个男孩“活到最傲慢的年纪却突然腿瘸了”。在经历了挫折、痛苦和绝望之后,这位名叫史铁生的年轻人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命运。但即使坐在轮椅上,他也没有屈服于命运。他在写作中找到了生命的出口,用笔问生命:人为什么要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人类命运的终极问题,千百年来,无数人困惑和追求。有人说,人活着是为了梦想;有人说生活不能没有目标;另一些人说生活是为了它自己……史铁生的答案就在他的小说《生命如弦》中。20岁双腿瘫痪后,石铁生余生都在与各种疾病作斗争。他说,他的职业是疾病,业余时间是写作。在其有限的文学生涯中,史铁生共创作了短篇小说20部,长篇小说2部,中篇小说6部,随笔18篇,剧本2部。在这些作品中,《命如弦》不仅是史铁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创作的一个转折点。史铁生曾说,正是从这部作品中,他把自己的思想从残障者转向残障者,在创作中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这部由黄磊和徐青主演的小说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后来被陈凯歌改编成电影。史铁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叙事和有趣的情节讲述了一种独特而深刻的人生哲理:一个人不能没有目标,但不能只有目标。目标和梦想的意义不在于它们的实现,而在于希望它们能使我们过好生命的每一天。